查看原文
其他

从知识到智慧 | 做一个知无知者(一)

张安仁 安仁通识 2024-01-09

这次给朝阳小学的四年级小朋友上哲学课,讲的是“从知识到智慧”的第一课——“做一个知无知者”的第一部分。


1、无知者与知无知者

我:“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知识到智慧——做一个知无知者!做一个知无知者和做一个无知者完全不同。无知者是纯粹的傻子,我们哲学课可不是要让大家变成一个傻子的。知无知者呢,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为什么?!!!

我:“大家都上了四年学啦,那大家觉得自己有知识吗?注意,我说的是有还是没有,不是知识多不多?觉得自己没知识的,请举手。”

有一两个同学犹犹豫豫举起手,看看别人,又把手放下了。

我:“看来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知识。那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既然你有知识,哲学课为什么还要教你要知道自己无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哲学家思考之后发现:我以为我有知识,仔细一琢磨,原来我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应当是清清楚楚、毫无疑问的。但我现在获得的每一个知识背后都是一连串的问题那大家学到的知识是不是真正的知识呢?”


2、认识桌子

我指着同学面前的课桌:“我们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知道这个是什么吗?”

——桌子!

我:“那谁知道桌子是什么?”

台下一片安静。

我:“没人知道桌子是什么吗?好奇怪呀!大家可是都学过‘桌子’这个词,也见过很多桌子的呀。”

这时陆陆续续有四五个孩子举手。

——就是那个(他用手指着课桌),有四个脚支撑,上面有一个平面的。

我用手指着讲台:“你说那个四条腿的课桌是桌子,那么这张讲台是桌子吗?“”

——是。

我:“但它没有脚呀。而且有的桌子只有两个脚,还有的桌子三个脚。”

其他的小朋友开始插话了:

——有的桌子只有一个脚!

——桌子有很多种类。

我指了指教室里放书的柜子继续问这个同学:“那这个呢?我们叫它柜子,你说桌子有很多种类,它为什么不属于桌子呢?”

这个发言的同学愣了愣就坐下了,另一同学立刻把手举了起来。

——桌子是能放东西还能在上面办公的。

我:“你看这个笔记本,它上面也能放东西,而且也能在上面办公,那它叫不叫桌子?”

另一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指着教室里的置物架:还有我们把放在上面的这堆作业本放放平,在那上面也可以办公!

我:“是的。但是你不会把它叫桌子。那桌子是什么呢?

通过刚才的讨论,现在我们发现:唉呀,桌子是什么,我现在不知道了。但是在上这节课之前,如果老师跟你们讲:‘都把手放在桌子上’!你们会很清楚,要把手放在你们面前这个黄色的平面上,没有会人问:‘放在桌子上?老师,桌子是啥?’也没人会蹲下去,把胳膊放在屁股坐着的那个东西上面,不然老师会说:

‘你干嘛呢?’

你回答:‘你说要放在桌子上,这也是个桌子呀!’

‘为什么?’

‘因为它也有腿啊,上面也有个平面呀!’

老师会说你故意捣蛋,对不对?”

孩子们边听边笑。

我:“但是如果按照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桌子就是上面有一个平面,底下有四个腿在支撑’,那显然你们屁股底下坐的这个,也得算桌子对吧!”


好。 我们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呢?——哲学家就是要让自己清楚:自己知道的有哪些?哪些不知道的?自己已经获得的那些知识里边哪些不清楚的?


要搞明白这些问题,首先要想的就是“是什么”。


3、认识杯子


我:“不光是桌子,你们学过的任何一个词都是这样的。看!这个是杯子吧,那个也是杯子,对不对?”

这时孩子们都把自己的手杯拿了出来,有的还拿在手里朝别人晃了晃。

我:“我们一开始学‘杯子’这个词的时候,都会有一张配图,上面画着一个杯子,那个杯子可能是玻璃做的,还有确定的大小和形状,旁边写着‘杯子’两个字。

在你刚刚学了这个词之后回到家,你爸爸说:‘去给我倒杯水。’

你跟爸爸说: ‘没法给你倒水!’

爸爸非常奇怪:‘为什么?’

然后你说:‘因为家里没杯子!’

你爸爸就火了:‘明明是偷懒,不想给我倒水,这不是就是我的杯子吗?!’

然后你就挠头了,很委屈:‘你拿的这个东西是陶瓷的,还黑乎乎的。我们在学校学的杯子不是这个啊!学校里学的那个图片上画的是一个玻璃的,透明的,而且是圆的,高15公分,直径10公分的,那样的才叫杯子。’

有没有那么傻的人呢?”

“有!!!”孩子们笑着大声喊。


对于成人来说,这样的事只是个笑话而已,但孩子们的心灵和思维还没有受到那么多干扰,他们是更本真更直接去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他们不会过多过快去判断,即使是在我们成人看来如此简单明了、轻易就可断定是对的还是错的事情,他们只会如实去接触,去思考,去发现其中到底是什么。当然,这需要成人有一个开放包容的意识,同时有直面真相的意志,给他们这样的空间去自由观察和探索。


我:这就是件很奇怪的事啊,你明明学杯子这个词的时候学的是这样的,为什么你会把和学的时候看到的不一样的那个东西也叫杯子呢?

我边看着台下孩子们的反应边讲。他们安静地听着。

我拿着我的杯子:“我现在拿的东西叫杯子吗?”

——叫!

我:“我使劲一拉,把它拉成了我的腰这么粗,半米高,它还叫杯子吗?”

——叫桶!

我:“桶或者罐子,都可以吧?我再往横向的地方拉,拉成一米粗。注意,它没有变高,现在变成盘了吧?”

——也可以是有盖的盆!

我:“好,我再把它拉到一米高,变成什么了?”

——大缸!

我:“那它什么时候是杯子?什么时候又不是杯子呢?到底怎样才叫杯子怎样又不是杯子呢?好像也不确定了。”

——什么时候叫它盆和或者缸也不确定。


4、无知者游戏


我:是的!你很清楚“什么是桌子”,但是你不知道“桌子是什么”,“什么是”和“是什么”一颠倒过来,就完全不一样了吧!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原来不是知识,感觉到自己的无知了。

你把它当成一个填空题,把任何词放进去,都会产生这种效果。

大家下课之后你们可以去跟同学或者父母玩这个游戏,随便找一种常见的东西让他说明这个东西是什么,看看他会怎么样?很可能他就懵了,因为他说不清楚。虽然他平时觉得明明知道是这个东西,但是要说清楚这个东西是什么,就说不清楚了。

椅子是什么?杯子是什么?鞋子是什么?帽子是什么?风是什么?雨是什么?树是什么?花是什么?快乐是什么?悲伤是什么?老师是什么?学生是什么?人是什么……

当你选一个词儿,在它后面加上“是什么”,然后开始思考,马上就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下节剧透:谁是最有智慧的人?



关于我

微信:zhanganren


现在在做的事:创办了安仁少儿哲学工作室,读书,锻炼,给小朋友们上哲学启蒙课,以及其它仁智并举、有趣有料的课程


建了一个群,主要聊教育、哲学启蒙和阅读,加我微信,请你入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